要遏制心肌梗死的复苏,我们还得靠自律.

2020-07-28 10:14   来源: 互联网

心肌梗塞像老虎一样凶猛,一旦发作,就很危险,死亡率也很高。


不久前,一位著名编剧因突发心肌梗死去世,年龄不到 40 岁,令人遗憾。近年来,死于心肌梗死的人越来越年轻。据媒体报道,过去一个月,苏北医院心血管病手术共接待了 69 例心肌梗死患者,24 小时内最多连续 10 例。其中 20% 以上是中青年,其中一名 27 岁。


这只是一家当地的医院。如果我们环顾全国呢?中青年是家庭的中坚力量,正处于辛勤工作为贡献的阶段,人们已经不在了,对于一个家庭来说,这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损失。那么,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卷入心肌梗死呢?


总之,不良的生活习惯。黑白颠倒,工作和休息紊乱;吸烟和饮酒,暴饮暴食;整天坐着,不喜欢锻炼;繁重的工作,压力。这些都是心肌梗塞的诱因,也是许多人的正常生活。身体过度劳累,不仅心肌梗死,各种疾病的发病也越来越早。


那么如何应对呢?每一次有一定数量的名人因心肌梗死死亡,媒体都会普及有关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,帮助人们预防心肌梗死。例如,通过识别牙痛、脐带周围疼痛、胸闷、左上肢无力、肩胛痛、脚痛等生理体征来判断心肌梗死的发作,做好保护工作,及时治疗。客观上讲,这的确是有用和有效的,但我担心它的实际作用会受到限制。


因为这些是用来判断心肌梗塞的身体症状的,而不仅仅是指心肌梗死。有迹象,不一定是心肌梗死。前者是后一种必要和不充分的条件。牙痛是心肌梗死吗?胸闷和脚痛是心肌梗死吗?假设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对这些体征非常熟悉,一旦出现症状,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,不见面,不工作,赶去医院,这是可能的吗?


对于中青年来说,每天要注意的事情太多了,比如工作、家庭、社会、各个方面、琐碎而复杂、精疲力竭,我们怎么每天都记起 "心肌梗塞的迹象" 呢?


因此,要遏制心肌梗死的复苏,还必须靠自律,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,限制前部诱发心肌梗死的诱因,在水壶底部抽薪,比封堵后头更有效率和可操作性。戒烟、喝脱脂、少吃肉、多吃蔬菜、多运动、合理工作和休息、平衡心态。养成这些生活习惯,坚持这种生活习惯,从根本上消除心肌梗死等生活方式疾病的出现。


这就像灭蚊一样。点燃蚊香、安上蚊帐、一看到蚊帐就打它是被动防御。最好是清除死水、清洁垃圾、填补树木上的洞、防止蚊子产卵,并一劳永逸地解决它们。情况不同,它们也有同样的道理。




责任编辑:萤莹香草钟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潮品新闻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